凹凸鏡原來這樣玩!生活應用大公開 | 3分鐘搞懂凹凸鏡成像原理 | 凹凸鏡差在哪?一次看懂

大家有冇諗過平時用嘅眼鏡、相機鏡頭點解可以改變影像嘅大小同清晰度?其實呢啲都係運用咗凹凸鏡原理,透過唔同形狀嘅透鏡來改變光線嘅行進方向。今日就同大家深入淺出講解下呢個有趣嘅物理現象,等你可以更了解身邊嘅光學裝置!

首先要知道透鏡主要分兩種:凸透鏡(中間厚邊緣薄)同凹透鏡(中間薄邊緣厚)。佢哋最大嘅分別在於對光線嘅折射效果:

透鏡類型 光線折射方向 成像特性 常見用途
凸透鏡 向中心會聚 可形成實像或虛像 放大鏡、相機鏡頭
凹透鏡 向外發散 只能形成虛像 近視眼鏡、門上貓眼

凸透鏡之所以能夠放大影像,係因為光線穿過透鏡時會向中心彎曲(會聚)。當物體位於透鏡焦點外時,光線會匯聚成實像;而喺焦點內時,就會形成放大嘅虛像。呢個原理就係點解我哋用放大鏡睇嘢會變大嘅原因。而家好多手機嘅相機模組都係用多片凸透鏡組合,先可以影到咁清晰嘅相片。

至於凹透鏡就完全相反,光線經過時會向外發散。呢種特性好適合用嚟矯正近視,因為近視眼嘅眼球太長,影像會聚焦喺視網膜前面,凹透鏡可以將光線先發散再進入眼睛,等影像能夠正確落在視網膜上。有趣嘅係,凹透鏡形成嘅影像永遠係縮小嘅虛像,所以用凹透鏡睇嘢會覺得細咗啲。

日常生活中仲有好多應用凹凸鏡原理嘅例子,譬如汽車嘅後視鏡就係用凸面鏡來擴大視野,而手電筒嘅反射罩就用凹面鏡來集中光線。下次當你使用呢啲物品時,不妨諗下背後嘅光學原理,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嘅物理現象㗎!

凹凸鏡原理


誰發明瞭凹凸鏡?歷史上的光學大師故事,其實要從中世紀的阿拉伯科學家開始說起。你可能不知道,我們現在每天用的眼鏡、相機鏡頭,都跟這些古代光學大師的發現有關。最早的凹凸鏡紀錄出現在10世紀的阿拉伯世界,當時的學者已經在研究光線折射的原理,比歐洲早了整整好幾百年呢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這些光學大師,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叫海什木(Alhazen)的阿拉伯科學家。這位老兄在11世紀寫了一本《光學之書》,裡面詳細記載了光線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變化。他做實驗超認真的,還設計了暗箱來觀察光線,根本就是古代版的實驗物理學家。要不是他的研究,後來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光學突破啦。

科學家 貢獻 年代
海什木(Alhazen) 系統性研究凹凸鏡光學原理 11世紀
羅傑·培根(Roger Bacon) 將阿拉伯光學引入歐洲 13世紀
伽利略(Galileo) 改良望遠鏡用凹凸鏡組合 17世紀

到了13世紀,歐洲人才開始認真研究凹凸鏡。英國的羅傑·培根算是歐洲最早玩透鏡的人之一,他從阿拉伯文獻學到這些知識後,還預言未來會有眼鏡這種東西。不過當時教會覺得他在搞魔法,差點把他關起來,想想也是滿好笑的。培根最厲害的是他發現凹凸鏡組合可以放大影像,這為後來的望遠鏡發明鋪了路。

17世紀的光學發展就更精彩了。伽利略聽說荷蘭有人發明瞭望遠鏡,立刻自己動手改良。他用凸透鏡當物鏡、凹透鏡當目鏡,做出來的望遠鏡倍率超高,連木星的衛星都看得清清楚楚。當時的凹凸鏡研磨技術已經進步很多,義大利的玻璃工匠們整天在磨各種曲率的鏡片,根本就是古代的光學工程師。這些人的努力,讓我們現在才能用手機拍出美美的照片呢!

什麼時候會用到凹凸鏡?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時機

大家有沒有想過,其實凹凸鏡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呢?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,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其實幫了我們不少忙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實用的場景,看完你會發現原來凹凸鏡這麼萬能!

先來講講最常見的應用——眼鏡。近視或老花的朋友一定懂,鏡片就是利用凹凸鏡原理來矯正視力的。近視用凹透鏡(中間薄邊緣厚)來發散光線,老花則是用凸透鏡(中間厚邊緣薄)來聚焦。像我這種每天盯電腦的上班族,沒眼鏡根本活不下去啊!還有相機鏡頭也是靠一堆凹凸鏡片組合,才能拍出美美的照片,手機鏡頭也是同樣道理。


再來看看交通工具上的應用。開車的朋友一定知道後視鏡有分平面鏡和凸面鏡,那種廣角後視鏡就是凸面鏡,可以擴大視野減少死角。機車後照鏡也常用到凸面設計,雖然剛開始用會覺得影像變形怪怪的,但習慣後反而覺得更安全。就連路口的轉角鏡也是凸面鏡,讓駕駛能提前看到來車。

應用場景 鏡片類型 作用原理
近視眼鏡 凹透鏡 發散光線矯正視力
老花眼鏡 凸透鏡 聚焦光線幫助閱讀
相機鏡頭 多組凹凸鏡 調整焦距與成像
機車後照鏡 凸面鏡 擴大視野範圍

生活中還有很多小地方會用到凹凸鏡。像是阿公阿嬤最愛用的放大鏡就是凸透鏡,看報紙、穿針線都超方便。有些商店的防盜鏡也是凸面設計,讓店員能一次看清楚整個店面。甚至連小朋友玩的萬花筒,裡面也是用鏡片反射原理來創造繽紛的視覺效果。這些應用雖然平常不會特別注意,但少了它們還真的會很不方便呢!

凹凸鏡原理

凹凸鏡是什麼?初學者必懂的光學基礎知識,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統稱啦!在台灣,很多學生第一次接觸光學都是從這個開始的,特別是國中自然課的時候。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鏡片看起來很普通,但它們在我們生活中可是無處不在喔,從眼鏡、相機到望遠鏡,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。

先來講講凸透鏡,就是中間比較厚、邊緣比較薄的那種。這種鏡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把光線聚集起來,所以又叫「會聚透鏡」。像老人家常戴的老花眼鏡就是凸透鏡,因為它可以幫助把光線聚焦到視網膜上。而凹透鏡剛好相反,中間薄、邊緣厚,會把光線發散出去,所以近視的人戴的眼鏡就是用凹透鏡來矯正的。

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兩種鏡片的主要特點:

類型 形狀特徵 光線作用 常見用途
凸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 會聚光線 老花眼鏡、放大鏡、相機鏡頭
凹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 發散光線 近視眼鏡、望遠鏡

其實要判斷鏡片是凸還是凹很簡單,你可以把鏡片放在紙上,如果看到的字變大了就是凸透鏡,變小了就是凹透鏡。這個小技巧在買眼鏡的時候特別實用,可以自己先簡單測試一下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凹凸鏡的焦距也很重要,焦距越短,鏡片的屈光度就越大,這個在配眼鏡的時候驗光師都會特別測量。

在實際應用上,凹凸鏡常常會組合使用。比如說相機的鏡頭組裡面就可能同時有凸透鏡和凹透鏡,這樣才能調整成像的品質。還有像天文望遠鏡這種高級光學儀器,更是需要精密計算各種鏡片的搭配。雖然我們平常不會接觸到這麼專業的設備,但了解這些基本原理還是很有幫助的,至少下次去眼鏡行配眼鏡的時候,就知道驗光師在說什麼了。

Search

Popular Posts

Categories

Tags

There’s no content to show here yet.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