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學中文的朋友問我「巒意思」到底是什麼,其實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不算常見,但用在風景描述時特別有味道。巒這個字讀作「ㄌㄨㄢˊ」,主要就是指連綿起伏的山峰,像我們常說的「山巒疊嶂」就是形容群山連綿的壯觀景色。在古典詩詞裡也經常出現,像是「遠岫出山催薄暮」這種意境,用的就是巒字帶來的視覺想像。
說到巒的用法,其實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看:
用法類型 | 常見搭配 | 實際例子 |
---|---|---|
自然景觀 | 山巒、峰巒 | 阿里山的山巒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|
文學修辭 | 巒嶂、巒岫 | 這幅水墨畫把遠近巒嶂都描繪得很生動 |
地名用字 | 大巒、青巒 | 金門有個地方就叫「太武山巒」 |
特別要說的是,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這個字,但在一些傳統的台灣地名或是老一輩的對話中還是會聽到。像我阿公那輩的人就常說「彼搭的山巒真水」(那邊的山巒真美),這種用法帶著濃濃的台灣在地情懷。有時候寫作文想描述山景時,用「巒」字反而比直接說「山」更有畫面感,像是「晨霧中的巒影」就比「早上的山」來得有意境多了。
查字典會發現巒字從「山」部,本義就是指小而尖的山,《說文解字》裡解釋是「山小而銳」。不過現代用法已經不限定山的大小,重點在於形容連綿的群山地勢。有趣的是,這個字在台灣的注音輸入法裡不算難打,但很多人可能因為不常用而忘記怎麼念。下次看到旅遊節目介紹「層巒疊翠」的風景時,不妨注意一下主持人是不是真的念對這個字的發音。
1. 什麼是『巒』?這個字原來有這麼多意思!每次看到「巒」這個字,總覺得它自帶一股詩意,但你知道嗎?這個看似簡單的字其實藏著不少有趣的含義呢!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挖寶,看看「巒」字到底能變出什麼花樣~
先來說說最常見的意思,「巒」通常指連綿起伏的小山丘,像是台灣很多地名都有這個字,比如「大屯山巒」、「阿里山山巒」,用台語念起來特別有味道!不過有趣的是,這個字在古代文學裡還會用來形容「山頂」或「山峰」,像是《楚辭》裡就有「登巒嵎而遠望」這樣的句子,整個意境就很不一樣對吧?
更讓人驚喜的是,「巒」還能用來比喻「像山一樣的東西」喔!像是書法裡講「筆勢如巒」,就是在形容字寫得很有氣勢;或是形容雲層厚得像山一樣,也可以說「雲巒疊嶂」。這種用法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啊?
最後幫大家整理一個小表格,這樣比較好記:
用法 | 例子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小山丘 | 阿里山山巒 | 最常見的用法 |
山頂/山峰 | 登巒嵎而遠望 | 古文常見 |
比喻像山之物 | 筆勢如巒、雲巒疊嶂 | 文學性較強 |
說到這裡,突然想到台灣其實有很多地方都跟「巒」有關耶!像是南投的「巒大山」,或是台東的「大巒山」,下次去這些地方玩的時候,不妨多注意一下這個字的用法,說不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在地故事喔!
2. 為什麼台灣人常説『山巒起伏』?原來是這樣來的。每次開車經過中部橫貫公路,看到那些層層疊疊的山脈,就會突然明白這個詞為什麼這麼常出現在台灣人的日常對話中。台灣的地形實在太特別了,小小一個島嶼卻有超過200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這種密集度在全球都很罕見。
台灣人用「山巒起伏」來形容事情變化多端或是心情高低起伏,其實跟我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。從台北盆地往四周看,隨便哪個方向都能看到綿延的山脈,這種視覺記憶早就深植在台灣人的潛意識裡了。就連都市發展也常跟著地形走,像是:
地區 | 地形特色 | 影響生活的方式 |
---|---|---|
台北 | 盆地地形 | 熱島效應明顯,冬天特別濕冷 |
台中 | 台地地形 | 街道規劃方正,風特別大 |
高雄 | 平原為主 | 馬路寬敞,但夏季悶熱 |
說到「山巒起伏」的由來,老一輩的台灣人會告訴你,這跟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經驗有關。農民看天吃飯,作物收成隨著地勢高低有明顯差異,這種自然環境造就的生存智慧,慢慢就轉化成語言中的比喻用法。現在雖然很多人住在都市,但這個詞還是很自然地掛在嘴邊,像是「最近業績山巒起伏」、「感情路山巒起伏」之類的。
有趣的是,台灣的氣候變化也常常被形容成「山巒起伏」。春天可能一天之內經歷大太陽、暴雨、起霧三種天氣,這種劇烈變化跟我們的山勢一樣充滿戲劇性。就連台灣人的性格也常被說成是「山巒起伏」——熱情直接但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,這可能也是長期生活在多山環境中形成的特質吧。
3. 如何正確使用『巒』這個字?常見用法一次搞懂。其實「巒」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不算太常見,但偶爾會在詩詞、地名或文學作品中看到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字的正確用法,讓你下次遇到時不會搞錯!
「巒」主要是指「小而尖的山」,跟「嶽」那種大山不太一樣。這個字本身帶有文雅的感覺,所以通常不會用在日常對話中,反而在書面語或特定詞彙裡比較常出現。像是「山巒」就是指連綿的小山群,這個詞在描寫風景時特別好用,能讓文字更有畫面感。
下面整理幾個「巒」的常見用法,幫大家快速掌握:
詞語 | 意思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山巒 | 連綿的小山群 | 從陽明山看出去,層層山巒美不勝收。 |
峰巒 | 山峰和山巒的合稱 | 阿里山的峰巒在雲霧中若隱若現。 |
青巒 | 青翠的山巒(多用於文學描寫) | 散文裡寫道:「遠處青巒疊翠,令人心曠神怡。」 |
要注意的是,「巒」這個字在台灣地名中其實用得不多,比較有名的大概就是南投的「巒大山」,但平常還是以「山」或「岳」為主。如果想在寫作時用這個字,記得它特別適合用來描寫秀麗、連綿的山景,能讓文字更有韻味。像是寫遊記或散文時,與其一直用「山」,偶爾換成「山巒」會讓文章更有變化。
另外要提醒的是,雖然「巒」和「巒」長得很像,但完全是不同的字喔!「巒」是山字部,而「戀」是心字底,一個跟山有關,一個跟感情有關,可別搞混了。有些人會不小心把「山巒起伏」寫成「山戀起伏」,這就鬧笑話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