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牛觀音蓮介質全攻略 | 觀音蓮介質這樣選就對了 | 犀牛觀音蓮介質推薦

最近好多植友都在問「犀牛觀音蓮介質」要怎麼配,這款多肉真的超特別,葉片厚實又帶點金屬光澤,但就是介質沒配好很容易爛根。今天就來分享我養了三年犀牛觀音蓮的介質配方心得,保證比園藝店賣的現成土更適合台灣濕熱的氣候!

首先要注意排水性,我試過純顆粒土雖然排水快,但夏天水分蒸發太快反而長不好。後來調配出這個比例,用赤玉土混合其他材料效果超棒:

材料 比例 功能說明
赤玉土(中粒) 50% 保水透氣,根系最愛
火山岩 20% 增加孔隙度,預防爛根
樹皮 15% 模仿原生環境,緩釋養分
椰纖 10% 輕量化,調節濕度
活性碳 5% 殺菌防霉,台灣潮濕必加

特別提醒赤玉土要用中粒的,太細會板結,太粗保水性不夠。我通常會先把赤玉土泡水10分鐘再混合,這樣新上盆時比較好抓水分。如果是在陽台養,建議火山岩比例可以提高到25%,因為通風條件比戶外差些。

說到澆水時機,用手指戳介質2公分深都乾了再澆,我發現犀牛觀音蓮介質表面乾燥後等3天再給水反而長得更肥。冬天要特別注意,寒流來的時候寧可讓介質乾一點,我有次寒流澆水結果葉片直接化水,超心痛的啦!

最近還發現個小秘訣,在介質表面鋪一層薄薄的矽藻土,除了防蟲還能調節表面濕度。特別是梅雨季節,台灣那種悶濕天氣很容易讓介質表面長黴菌,鋪了之後明顯改善很多。記得每半年要換一次介質,因為樹皮和椰纖會分解,排水性變差就要更新了。

犀牛觀音蓮介質


最近好多植友都在問:「犀牛觀音蓮最適合用什麼介質種植?」其實這種來自熱帶雨林的多肉植物,對介質的要求跟一般多肉不太一樣。它喜歡保持微微濕潤但又不能積水,所以介質的透氣性和保水性要拿捏得剛剛好。我自己種了三年犀牛觀音蓮,試過各種配方,發現最理想的介質要能模擬原生環境的腐植質特性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先講基本原則,犀牛觀音蓮的介質一定要夠疏鬆,排水性要好到澆水後10秒內多餘水分就能流掉。但同時又不能像仙人掌用純顆粒土那樣過度排水,畢竟它還是需要一些濕度。我通常會用泥炭土當基底,搭配其他材料來調整結構。泥炭土本身保水性不錯,但單用容易板結,所以要混其他東西。

介質成分 比例 功能說明
泥炭土 40% 提供保水性和有機質
珍珠岩 30% 增加透氣性和排水性
樹皮塊 20% 模擬自然環境,提供空隙
蛭石 10% 調節濕度,防止過度乾燥

除了這個基本配方,夏天我會多加5%的赤玉土來增強排水,因為台灣夏天濕度高,介質太保濕容易爛根。冬天則會減少珍珠岩比例到25%,增加5%的水苔來保濕。要注意的是,樹皮塊最好選3-5mm大小的,太大會讓根系接觸不到介質,太小又會影響透氣。我通常會先把樹皮泡水一天,讓它吸飽水再混入介質中,這樣比較不會搶走植株的水分。

換盆時記得要在盆底鋪一層2-3公分的發泡煉石或大顆粒火山石當排水層,特別是如果用塑膠盆的話。陶瓷盆本身透氣性好,可以不用鋪那麼厚。介質裝好後要輕輕壓實,但不要太用力,保持鬆散結構很重要。我習慣在表面鋪一層薄薄的鹿沼土,除了美觀還能防止澆水時介質被沖散。剛換盆的前兩週要特別注意澆水頻率,等新根長出來後再恢復正常養護。

最近好多台灣花友都在問:「為什麼種犀牛觀音蓮要特別注意介質選擇?」其實這跟它的原生環境有關啦!犀牛觀音蓮原本生長在熱帶雨林底層,喜歡潮濕但又怕爛根,所以介質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要拿捏得剛剛好。如果用一般園藝土直接種,很容易因為太悶濕導致根部腐爛,整株植物就GG了。

先來看看犀牛觀音蓮對介質的幾個特殊需求:


特性 重要性 適合材料 不適合材料
排水性 ★★★★★ 珍珠岩、樹皮、粗河沙 純泥炭土、黏土
保水性 ★★★☆☆ 水苔、椰纖 純石頭、純砂
透氣性 ★★★★☆ 木炭粒、火山石 細緻園藝土
輕量化 ★★☆☆☆ 發泡煉石 厚重黏土

我自己種植的經驗是,最推薦用「粗顆粒介質」混合少量保水材料。比如用60%的樹皮塊+20%珍珠岩+20%水苔,這樣配出來的介質既不會積水,又能維持適當濕度。記得盆器也要選有排水孔的,最好在底部墊一層發泡煉石或粗顆粒火山石,增加通風效果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台灣夏天濕度高,介質乾得慢,這時候可以減少保水材料的比例;冬天比較乾燥時,就可以多加一點水苔或椰纖。每次換盆時也要檢查介質有沒有板結,如果摸起來硬硬的、排水變差,就要趕快更換新的介質,不然根系會長不好喔!

犀牛觀音蓮介質

新手如何自己調配犀牛觀音蓮的栽培介質?這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只要掌握幾個關鍵要素,就能讓你的犀牛觀音蓮長得頭好壯壯。犀牛觀音蓮是近年來台灣很受歡迎的觀葉植物,它的栽培介質重點在於排水性和保肥力要取得平衡,太濕或太乾都不行。

首先來聊聊介質的主要成分。建議可以用泥炭土當基底,搭配珍珠岩和蛭石來增加透氣性,比例大約是5:3:2。如果你住在比較潮濕的地區,像是台北盆地,珍珠岩的比例可以再提高一些。另外也可以加入少量木炭碎粒,幫助吸附多餘水分和淨化介質。以下是常見的介質配方比例參考:

成分 比例 功能說明
泥炭土 50% 保水保肥
珍珠岩 30% 增加排水透氣
蛭石 15% 保濕兼顧透氣
木炭碎粒 5% 調節濕度、淨化介質

調配時記得要先把所有材料混合均勻,可以用手或小鏟子慢慢拌。混合好的介質最好先噴點水讓它微微濕潤,但不要到滴水的程度。剛換盆的犀牛觀音蓮建議放在通風陰涼處適應一週左右,等新根開始生長後再移到正常光照環境。

如果你是第一次種犀牛觀音蓮,可能會擔心介質調不好。其實可以從基本配方開始嘗試,觀察植株反應再微調。比如發現葉子容易黃化,可能是排水不夠,就增加珍珠岩比例;若發現植株長得慢,可能是養分不足,可以考慮添加少量緩釋肥。記住每個人的種植環境都不一樣,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才會找到最適合的配方。

Search

Popular Posts

Categories

Tags

There’s no content to show here yet.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