阝部筆劃原來這樣寫! | 寫阝字筆順小技巧 | 阝部首筆劃教學
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「阝 筆劃」這個有趣的部首,它在中文裡其實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。阝俗稱「耳朵旁」,分左右兩種形態,左邊的「⻖」和右邊的「阝」雖然長得像,但來源完全不同喔!左耳旁其實是從「阜」字演變來的,跟山丘地形有關;右耳旁則是「邑」的變形,跟城市聚落有關。寫的時候要注意筆順,先寫豎折再寫彎鉤,一筆一畫都不能馬虎。

說到寫法,很多人會把左右耳旁搞混。其實只要記住這個小技巧:左耳旁比較瘦長,右耳旁比較寬扁。像是「陽」字就是左耳旁,「都」字就是右耳旁。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字的筆順對照:

字例 部首位置 筆順要點
左耳旁 先豎後橫折
右耳旁 橫折後豎彎
左耳旁 豎折要挺直
右耳旁 彎鉤要圓潤

康熙字典裡記載,阝部收錄的字多達214個,是常用部首之一。像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「郵局」的「郵」、「部落」的「部」,都少不了這個部首。有趣的是,有些字雖然都有阝,但意思差很多,比如「險」跟「限」,一個跟地形有關,一個跟界限有關,這就是因為左右耳旁來源不同的關係。

在電腦輸入時,用倉頡打「阝」要拆成「弓中」(NL),注音則是打「ㄈㄨˇ」。用手寫輸入的話,記得把彎鉤寫得明顯一點,不然很容易被辨識成其他部首。我發現很多人寫「院」字時,右邊的阝會寫得太直,看起來就像「完」字,這點要特別注意。

最後分享個小故事:以前教小朋友寫字時,會把左耳旁比喻成「小耳朵」,右耳旁說是「大耳朵」,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記住差別。其實中文的部首就像這樣,每個細節都有它的道理和故事,下次看到阝部的字時,不妨多觀察一下它的筆劃和結構喔!

阝 筆劃


阝這個部首到底有幾畫?台灣人最常搞錯的筆劃問題

每次寫到「陳」、「陽」這些帶阝部的字,你是不是也會突然卡住,不確定這個耳朵旁到底要寫幾畫?這個看似簡單的部首,其實是台灣人最容易搞混的筆劃問題之一。今天就來好好釐清這個常見的疑惑,順便分享幾個容易寫錯的常見字,讓大家以後寫字更順手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阝部首的正確寫法是兩畫,但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三畫。關鍵在於第一筆的「橫撇彎鉤」要一氣呵成,不能拆成兩筆來寫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個常用字,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平常都寫對了嗎:

字例 正確筆劃數 常見錯誤寫法
11畫 誤寫成12畫
12畫 誤寫成13畫
11畫 誤寫成12畫

其實會搞混不是沒原因的,因為阝部在楷書中的寫法看起來確實有點像可以拆解成三筆。特別是小朋友剛學寫字的時候,很容易把「橫撇」和「彎鉤」分開來寫。但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標準筆順,這個部首就是規定兩畫完成,所以考試時如果多寫一畫可是會被扣分的喔!
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另一個常見的筆劃迷思:「阝」和「⻖」雖然長得很像,但其實是不同部首。左耳刀(阝)和右耳刀(⻖)的筆順雖然一樣,但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。左耳刀通常跟「地形」有關(如:陵、陡),右耳刀則多與「城邑」相關(如:都、郊)。下次寫字時不妨多留意一下,會發現中文字真的很有趣呢!

為什麼阝部首寫法有兩種?左耳刀和右耳刀差在哪?這個問題其實跟漢字的演變歷史有關。在台灣學寫字的時候,老師都會特別強調「左耳刀」和「右耳刀」的區別,但你知道它們原本是同一個部首嗎?阝部首的兩種寫法其實是從古代「邑」和「阜」兩個不同的字演變而來的,只是後來在楷書中都簡化成「阝」的形狀,但因為來源不同,所以位置和意思也不一樣。

左耳刀(⻖)通常出現在字的左邊,它是由「阜」字演變來的。「阜」原本是指土山或高地,所以帶左耳刀的字大多跟地形、高低有關。比如「陽」字是指山的南面,「陰」是山的北面,「階」是台階,「陵」是丘陵,這些都跟地形脫不了關係。寫左耳刀的時候要注意,它的筆畫是先寫橫撇,再寫豎,最後是提筆,這個順序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都會特別教。


右耳刀(⻏)則是從「邑」字變來的,通常放在字的右邊。「邑」原本是指城鎮或聚居地,所以帶右耳刀的字很多都跟地名、行政區域有關。像是「都」是首都,「郊」是城郊,「郡」是古代的行政區劃,「鄰」是鄰居。右耳刀的寫法跟左耳刀有點不同,它的筆順是先寫橫撇彎鉤,再寫豎,這個小細節台灣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記清楚。

類型 位置 來源字 代表意義 常見例字
左耳刀 左邊 地形、高低 陽、陰、階、陵
右耳刀 右邊 地名、行政區 都、郊、郡、鄰

在實際使用中,台灣的國語課本和字典都會明確區分這兩種阝部首。雖然現在看起來都是「耳朵旁」,但它們背後的文化意涵可大不相同。下次寫字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,像是「陳」和「鄭」這種姓氏,用的都是右耳刀,因為這些字原本都跟封地或城邑有關。而「防」和「限」這種字用左耳刀,因為它們跟地形防禦的概念相關。這種細微的差別,正是漢字有趣的地方。

阝 筆劃

小朋友學寫字:阝部首的正確筆順教學

各位爸爸媽媽看過來啦!今天要來教小朋友寫「阝」這個部首,這個部首在「陳」、「陽」、「都」這些字裡面都會出現喔。很多小朋友一開始都會寫錯筆順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就能寫得又快又漂亮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確的寫法吧!

首先要知道「阝」是從左邊寫到右邊的部首,千萬不要從右邊開始寫喔!先寫左邊的「⻖」,再寫右邊的「⻏」。寫的時候要注意筆畫的順序,特別是轉彎的地方要慢慢來,這樣字才會工整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每個步驟:

步驟 筆畫說明 注意事項
1 先寫左邊的短撇 從右上往左下輕輕一撇
2 接著寫豎筆 要直直地往下,稍微往右傾斜一點點
3 然後寫橫折 轉折處要圓滑,不要有尖角
4 最後寫右邊的短橫 收筆要輕,和左邊對齊

在教小朋友練習的時候,可以讓他們先用手指在空中比劃幾次,熟悉筆順後再用鉛筆寫。記得要提醒小朋友寫字時坐姿要端正,握筆姿勢也要正確,這樣才不會養成壞習慣。如果小朋友寫錯了也不要急著罵他,可以先讓他觀察哪裡不對,再慢慢修正。

練習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字開始,像是「阡」、「阢」這些字,等小朋友熟悉了再挑戰難一點的字。每天練習10分鐘就夠了,不要讓小朋友覺得壓力太大。寫字這種事情急不得,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習慣和對寫字的興趣。爸爸媽媽也可以陪著一起寫,這樣小朋友會更有動力喔!

Search

Popular Posts

Categories

Tags

There’s no content to show here yet.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